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 正文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素源:扩大中国指数影响力,牢牢掌握资本市场定价权

2021/1/21 15:36:00 来源: 评论(0)0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素源指数影响力资本市场定价权

1990-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间,表征资本市场的各项指数及其衍生投资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诞生、成长,中国证券指数发展经历了什么?在可预见的未来,具有光明前景的被动投资又将与指数如何有效互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素源,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陆素源称,中证指数公司成立之初的历史使命之一,就是构建代表中国资本市场的指数体系,并在国内外形成较大影响力和权威性,将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维护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金融安全。此外,通过参与ETF、ESG等内容的建设,用指数带动资本,服务于国家战略。

中国指数化投资的历史跨越

《21世纪》:国内最早的指数上证综指出现在1991年,直到2000年后指数出现爆发式发展,2002年有了第一只指数产品,你能谈谈对国内指数化投资发展过程的看法吗?

陆素源:指数主要有三大功能:市场表征、业绩基准,以及指数型产品和指数衍生品的标的,指数的功能演进是顺应市场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从指数到指数产品需要经历一个市场条件逐步成熟的过程。

从国外主要市场看,1792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设立。一百多年后的1896年,第一只股票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正式发布,主要用来表征当时美国市场的运行情况,此后全球范围陆续发布的日经225指数、标普500指数也都主要发挥了指数的表征功能。

1970年,现代金融理论发展拓展了指数投资理念,与此同时,美国共同基金崛起,机构投资者不断壮大,持股占比提升至30%。在此背景下,1975年第一只指数基金诞生,1993年第一只ETF出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指数的投资功能,还拉开了指数基金和ETF发展的序幕。

2002年,美国市场ETF规模约1000亿美元,美国指数化投资的发展为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了新视角。中国香港市场与欧洲市场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发行了第一只ETF产品,全球指数化投资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国内市场指数化投资也经历了基础条件逐渐具备的一个过程。上证综合指数于1991年7月15日正式发布,用以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整体的运行情况。由于资本市场初立,最初指数样本仅有8只股票,市值12.34亿元。

此后,资本市场发展不断成熟,一是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为资本市场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监管基础;二是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2000年《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开启了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发展的阶段,为指数化投资提供了重要的机构基础;三是上市公司群体不断扩大,2000年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88家,总市值达到4.81万亿元,为指数化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诞生,2002年10月我国第一只指数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基金成立,开启了国内指数化投资的时代。此后,2004年第一只ETF、2012年第一只跨市场ETF相继设立,在此期间,QDII指数基金、债券ETF、股指期货与期权等产品也相继问世。

目前,国内证券市场的指数体系已日趋完善,指数型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交易机制更加完善,指数化投资理念渐入人心,指数化投资的前景非常广阔。

所以说,纽交所从发布第一个指数到发行第一只指数产品,将近80年。我们从1991年发布指数到2002年发行第一只指数产品,一共用了11年,还是很快的。

《21世纪》:早期历时7年推出的沪深300指数,和现在新推出的科创50指数,都是国内市场代表性的标尺指数,你觉得在编制过程中主要的经验是什么?

陆素源:在沪深300指数发布之前,沪深两个市场各自均有独立的综合指数和成份指数,但是缺乏一套反映沪深市场整体走势的跨市场指数体系,投资者难以直接考察中国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

沪深300指数不仅是国内第一条跨市场指数、第一条股指期货标的指数,还发挥着作为跨市场指数体系基石的作用。在编制过程中,沪、深交易所分别成立了研究跨市场指数的专门小组,对指数编制方案、计算与发布、指数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充分的准备。在沪、深交易所共同努力下,经过充分论证与不断完善,形成了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考虑国内实际情况的沪深300指数编制方案。

与原有指数编制方法相比,沪深300指数采用了更加接轨国际主流成份指数的以流动性作为样本筛选门槛、市值代表性作为核心选样规则的编制方法,符合可投资性指数的定位,提升了成份指数的代表性。这套核心指数编制规则经历住了历史考验,已经成为国内成份指数编制的主要方法。如果把国内指数化投资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沪深300指数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沪深300指数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概貌和运行状况,适合作为投资业绩的评价标准,为指数化投资及指数衍生产品创新提供基础条件。基于沪深300指数的编制与管理经验,中证指数公司不断丰富指数种类,目前管理各类指数接近5000条。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基础制度规则较已有板块,存在较多重大突破,比如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支持未盈利创新型企业上市、中国存托凭证(CDR)发行等,在借鉴已有成份指数方法基础上,指数充分考虑了科创板制度上的特殊性与创新性,尽量做到既兼顾国际惯例,又立足科创板市场实际情况。科创50指数推出顺应了市场发展,有助于完善市场功能,为后续科创板指数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1世纪》:2005年,中证指数公司在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成立,当时成立指数公司的背景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是否有一些历史使命?

陆素源:中证指数公司的成立,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成立中证指数公司有这样几个背景:第一是发展统一市场指数,为市场提供反映市场整体运行的投资标的和基准,满足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第二是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提供投资标的,促进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第三点则基于更深层的原因,是希望利用好指数这种重要的金融资源,发挥指数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战略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资本市场在国际要素配置中作用发挥。

基于上述背景,2005年,沪深交易所共同出资成立了中证指数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指数编制、运营和服务的专业性公司。多年来,中证指数公司始终以建设国内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性指数机构,引领和推动国内指数化投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服务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功能发挥为历史使命。

经过15年的发展,中证指数公司已成为中国指数领域的领军者。目前,公司管理指数近5000条,资产类型覆盖股票、债券、基金等,指数类型包括宽基、行业、主题、策略等。跟踪资产规模逾一万亿元人民币,境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最多的金融市场指数提供商,连续多年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亚洲最佳指数供应商”“亚洲最佳ETF供应商”“中国最佳指数供应商”等。国内现有的股指期货标的指数均是中证指数公司管理和维护的指数。

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证指数研发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国企改革、区域发展、绿色发展等指数,反映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为ETF等指数产品提供丰富标的,引导资源配置。

为增强财富管理功能发挥,促进权益类公募基金发展,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中证指数公司积极丰富指数工具。

在丰富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工具方面,为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提供多样化指数标的。

在健全市场基础设施方面,在做大做强指数业务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发展债券估值、资信评级等新业务体系,为市场提供了全方位的参考指标。

在推动国际资本要素配置方面,中证指数公司一方面积极推动A股指数国际化,展示国内资本市场运行状况,提升国际投资者关注,同时积极通过《国际证监会组织指数准则》(IOSCO)独立鉴证和《欧盟基准指数监管条例》(BMR)注册,并加入全球指数行业协会成为执行会员。公司通过加强合规建设,积极参与全球行业协作交流,进一步提升国内指数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海外指数产品发行,目前海外指数产品74只,规模接近880亿元,吸引了国际资金配置中国资产,发挥了指数在全球资本要素配置中的作用。

中国指数投资优化与发展

《21世纪》:上证综指是市场影响力较大的指数,它的编制方法修订也吸引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你能谈谈这次上证综指修订的情况么?

陆素源:上证综合指数于1991年7月15日发布,不仅是我国第一只股票指数,也是中国证券市场中历史最悠久、数据最完整、影响最广泛的综合类指数。

自发布以来,上证综合指数被用于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整体的运行情况,为国内外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广泛接受和使用,市场关注度和影响力都较大。因此,对于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的修订,是需要非常审慎的。实际上,我们对包括上证综合指数在内的主要指数一直保持长期的跟踪研究,历史上也对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规则进行过几次微调。

历经三十年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上证综合指数的部分编制规则与当前市场存在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如过早纳入处于高波动状态的新股、含有风险警示股等不利于指数的稳定性,暂未包含科创板股票不利于指数的代表性等情况。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修订也多有呼声,2020年两会期间,包括代表委员在内的市场专业人士也再次提议对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法进行完善。

此次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修订充分借鉴了国际指数编制修订经验,立足境内市场发展实际,剔除风险警示股票、延长新股计入指数时间,并纳入科创板上市证券,有利于上证综合指数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沪市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这次修订是对上证综合指数编制规则的局部优化,不会改变上证综合指数反映上海市场整体表现的定位。

在修订过程中,我们遵循科学性要求,对上证综合指数的样本空间、选样方法及样本调整等指数编制要素逐一梳理,形成上证综合指数编制修订方向。在此基础上,多次组织召开指数编制修订专题研讨会,并建立指数编制专家咨询机制,积极征询基金公司、保险资管、境内外指数公司等机构及高校、研究所等专家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上证综合指数编制修订方案。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对上证综合指数的修订我们是非常慎重的。

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上证综合指数修订进一步提升了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与稳定性,更加准确表征上海市场整体表现,也更加受到投资者的认可,时隔9年后上证综合指数再次成立新产品,国泰上证综指ETF于2020年8月10日发售,目前规模13亿元,其他2只上证综指ETF产品规模也有所增长。

《21世纪》:你之前提及到2020年10月份国内的指数基金规模增长将近1.7万亿,同比增长了40%,这个大幅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增速能否保持下去?

陆素源:2018年以来,国内指数化投资规模增长迅速,其中ETF是重要推力,这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为指数化投资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2019年我国GDP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GDP比重超过16%,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30%,这是国内指数化投资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是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市场定价效率提升,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为指数化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近年来,沪深交易所持续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ETF申购等制度安排,为指数化投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国内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提升了对指数型产品的配置,在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养老金基金/FOF等产品发行、境外机构投资者配置A股比例提升以及个人投资者专业化程度提升背景下,ETF逐渐成为投资者配置权益类资产的重要方式。

四是指数型产品日益丰富,满足了投资者多样化需求。经过十几年发展,国内市场已形成较完备的指数体系和丰富的产品种类,跨市场ETF、行业ETF、债券ETF、商品ETF、ETF期权等产品不断丰富,拓宽了指数产品创新的外延。指数型产品已成为投资者参与市场发展、分享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

至于能否保持这个增速?我觉得从国际市场发展和国内环境来看,国内指数化投资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首先,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指数化投资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美国市场为例,美国ETF市场发展近30年,目前仍保持快速发展,美国ETF规模超过5万亿美元,指数基金和ETF占基金市场比例超过39%,比2009年的18%提升了一倍以上。而目前国内市场指数型产品发展只有十几年,规模近1.7万亿人民币,指数型产品数量和规模分别占公募基金约15%和9%,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是国内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随着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逐步入市,境外机构参与度不断提升,机构投资者比例不断上升,以沪市为例,目前境内外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市值近20%,显著高于2016年的近15%。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在发挥“压舱石”作用的同时,会进一步提升指数化投资的配置需求。

第三从市场环境来看,资管新规落地进一步强化了公募产品工具化的发展趋势,改变了资管行业的生态环境,具备风格清晰、低费率等多重优势的指数产品成为资管领域重要的基础工具。而且,公募投顾试点工作推进,指数化投资的优点与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将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从国际市场来看,投顾平台的底层资产主要是指数型产品,这也为指数化投资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

最后从国内经济来看,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稳步增长和强劲韧性,在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能保持正增长。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为国内指数化投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21世纪》:你认为一个成功的指数产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陆素源:首先指数本身具有可投资性。以沪深300为例,作为宽基指数它就具备很强的可投资性。一是其指数代表性强,是最核心的指数类型,反映不同市值规模股票的整体表现,市场关注度较高;二是宽基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较大,是投资者进入市场的重要工具;三是基于宽基指数的期货期权产品较为丰富,产品生态较好,有利于机构进行风险管理。

其次,产品规模要大。产品规模如果不大,一方面容易带来较大波动性,另一方面无法承载大资金。

所以沪深300是成功的,虽然只有300只股票,但覆盖了A股一大半市值。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三季度末,沪深300指数跟踪资产规模是2300多亿。而以中证指数公司管理指数为标的的所有指数基金和ETF总计规模1万亿左右,沪深300产品规模占比近1/4。

引领资本服务国家战略

《21世纪》:目前很多机构站在自己的视野和角度,对企业发布了ESG评价分数,中证指数公司近期也发布了ESG评价方法,相较于国内的ESG评价生态,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陆素源: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是我国当前的重要战略决策,在“十四五”规划和近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都有相关的工作部署。从资本市场角度出发,ESG是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重要举措之一。

目前,国内ESG领域还处于发展初期,不少机构发布了各自的ESG评价体系,为ESG理念在国内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机构背景和认知不同,对同一家公司的评价结果往往差异很大,市场上亟需比较客观、全面的ESG评价体系和标准,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提供客观的参照。而且,绝大部分机构缺乏ESG实践的抓手,相关产品的数量和规模都很小,没能有效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国际机构在国内ESG领域占有重要的话语权,但国际机构对中国公司的理解不深,ESG评价结果系统性偏低,与我国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因此,我国市场需要反映国内实际的中国ESG评价标准。

作为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中证指数公司始终肩负着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重任。我们致力于建设具有国内权威、国际有影响力的ESG评价标准,服务国家碳中和愿景的战略目标,发挥资本市场推动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打造中国ESG标准,推动中国ESG最佳实践。中证指数公司在ESG领域积极布局,并发布了中证ESG评价方法,希望发挥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打造中国ESG评价标准,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权威性。目前,大多数国际机构由于没有考虑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中国公司的ESG评分呈现系统性偏低的现象,绝大部分都集中在B和CCC等较低级别,这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因此,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ESG评价方法,打造中国ESG标准是非常重要且较为迫切的事情。

二是对上市公司进行ESG评价,推动上市公司落实国家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战略要求。中证ESG评价为上市公司提供对标基准,促进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帮助企业识别ESG潜在风险,减少碳排放,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同时,中证ESG评价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企业长期经营的风险与收益来源,发挥投资者对企业的外部监督作用。

三是搭建从ESG理念到投资的桥梁,推动国内ESG投资发展,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中证指数公司发布ESG指数体系,通过指数优胜劣汰机制,促进和鼓励上市公司重视ESG理念和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同时,ESG指数为投资者践行ESG提供投资标的,ESG评价数据为机构投资者管理组合ESG风险提供服务,最终通过资本的力量提高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视,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证指数公司将积极推动国内ESG行业发展,为中国ESG标准建立以及国际影响力提升作出持续不懈的努力。

《21世纪》:在后续的指数建设上,中证指数公司有什么规划?

陆素源:指数公司成立15年来,尽管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距离指数化投资的未来发展要求,距离提高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展望未来,中证指数公司将继续为壮大国内指数化投资,推动指数行业健康发展,为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实体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在指数布局方面,我们将围绕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供反映新兴产业、优势区域、多层次市场、互联互通等方面系列指数,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指数工具。

在绿色金融方面,我们将倡导和引领以ESG为代表的可持续投资理念和实践,为市场提供ESG评价方法、数据和服务,贯彻落实国家碳中和愿景和资本市场绿色发展战略。

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将持续完善债券市场基础工具设施,丰富债券指数体系,提供更优质的债券估值与风险控制服务。

在推动A股指数国际化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中证核心指数的国际影响力。

在推动指数行业方面,中证指数公司将进一步提升指数行业科技服务水平,探索构建数字化智能服务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丰富且高效的指数服务。

目前,公司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努力朝着“以指数业务为核心,提供多元化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战略目标而前进。

《21世纪》:你提到要把中证指数公司未来打造成一家科技公司,科技公司的含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陆素源:从中证指数公司现有业务来看,主要有指数、估值、评级、数据等几大业务模块,其基本逻辑都是数据。所以从业务模式来看,我们对科技、对技术很依赖。

从服务手段来看,目前公司向机构提供的服务大部分是数据服务,这项内容通过技术手段,能更高效、快捷地实现。

从产品链来看,中证指数公司的业务主要以指数为核心提供多元化数据服务。多元化体现在数据里可能隐含了风险控制、量化投资、ESG评价等各类参数。可见,整个服务链延长了,需要通过技术来满足适用于投资端、风险端等整个投资链上的需求。

另外,市场上有大量私募基金、量化投资机构需要个性化数据,这些机构也是我们的重要客户之一,他们的需求同样要借助技术手段实现。

中证指数公司2019年底成立了数字化办公室,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构建两个技术系统,更多的是对业务模式的创新、升级和改变。接下来公司会逐渐推出一系列业务,尤其是数据服务方面。

没有现代技术,不可能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数据服务。所以我们要用数字化的方式来改变业务形态,更好地服务资本市场。当然,业务的本质不会改变。

 

责任编辑:第一时间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跟帖0
参与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

相关阅读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素源:扩大中国指数影响力,牢牢掌握资本市场定价权

专家时评
|
2021/1/21 15:36:00
0

海外资本押注港元上涨,放弃人民币大幅升值押注

财经专题
|
2021/1/21 15:35:00
0

南下资金“扫货”港股 南下资金连续三日净流入超200亿 投资者争议“定价权”逻辑

财经专题
|
2021/1/21 15:34:00
0

市场分析:2020年12月全国衣着出厂价同比降1.8%

行情分析
|
2021/1/20 18:54:00
3

蓝盾牵手国资签约近30亿项目 量子科技带动万亿市场

市场专题
|
2021/1/20 18:46:00
4

助听市场的“搅局者”:用牙齿听世界

创业之路
|
2021/1/20 12:08:00
1

助听市场的“搅局者”:用牙齿听世界

创业之路
|
2021/1/20 12:08:00
4

券业新年第一笔“输血”花落西部证券 FICC、融资融券两大业务屡获资本支持

财经专题
|
2021/1/19 11:56:00
8

专题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看新闻 手机看新闻
展开
  • 微信公众号

  • 电话咨询

  • 0755-32905944